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普通高等学校人员编制的试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7 01:37:43  浏览:945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普通高等学校人员编制的试行办法

国家教育委员会


普通高等学校人员编制的试行办法

1985年7月31日,国家教委


根据中央关于精简机构,紧缩编制,提高工作效率,合理使用人员的指示精神,必须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人员编制的管理。为此,特制订本试行办法。
一、为了科学地合理地计算普通高等学校人员编制,普通高等学校的人员编制可按校(院)本部、专职科学研究人员、实验实习工厂(包括农林院校农场、林场,下同)和直属单位四个部分列编。各部分人员的范围暂作如下规定:
(一)院(校)本部教职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人员:
1.教学人员,是指专职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包括以从事教学工作为主兼做党政工作的人员),不包括已长期调离教学工作、担任行政领导工作或其他工作的原教学人员。
2.实验技术人员和图书资料人员,是指在实验室工作的实验技术人员和在图书馆、资料室工作的图书资料人员,以及因教学、科研工作需要的少数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如绘图、摄影、动物饲养、模型制做和仪器修配人员。
3.政治工作人员,是指学校党、团、工会的专职工作人员以及学生政治辅导员。
4.行政管理人员,是指在学校各级职能机构及在各系的办事机构做行政、教学、科研等管理事务的工作人员。
5.工勤人员,包括行政方面的技术工人、炊事员和勤杂工等。
(二)专职科学研究人员,是指在经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科学研究所、室专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因承担主管部门下达的国家科研项目而配备的专职研究的人员(包括研究所、室的党政干部、科研辅助人员和生活后勤人员),不包括未经主管部门批准,学校自行建立的研究所、室的工作人员,以及接受委托科研任务需要的科研人员。
(三)实验实习工厂人员,是指为教学、科研服务为主而建立的校办工厂的人员。
(四)直属单位人员,是指学校举办的中学、小学、幼儿园、托儿所、出版社、印刷厂、校医院(医务所)、招持所人员。
二、普通高等学校校(院)本部的人员编制应按附表规定的编制标准计算。各院校非经主管部门批准,不得超过规定的编制标准。但各院校可视工作需要,在不超过校(院)本部总的编制人数的情况下,各类人员之间可以互相调剂。高等学校的各级领导班子,暂定为:校(院)长三至五人,党委书记二至四人;处级机构设处长(主任、馆长)、副处长(副主任、副馆长)二至三人;科级机构设科长、副科长一至二人。各系设系主任、副主任及党总支书记三至五人。
三、普通高等学校专职科研人员编制,由主管部门根据批准学校建立的科学研究所、室和承担的科研任务,具体审核批准。
四、普通高等学校实验实习工厂(包括农、林院校的农林牧场)的人员编制,理(包括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的理科)、工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按该院校(科)在校学生人数的3%~5%的幅度核编;一般院校,按该院校(科)在校学生人数的1%~3%的幅度核编。全国重点农林院校,按在校学生人数的4%~6%核编;一般农林院校,按在校学生人数的2%~4%核编。
五、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夜大学专职的教职工和学生的比例,可根据是否需要做辅导、做实验、批改作业等情况,在1∶15到1∶20的幅度内安排。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函授部,专职的教职工和学生的比例,可根据是否设有辅导站,定期辅导等情况、在1∶20至1∶50的幅度内安排。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主任所在院校,可根据制定专业考试计划、组织编写课程考试大纲、教材,开展考试研究等情况,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二至四人,承担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任务的院校,可根据是否需要组织考试、命题、阅卷、实验、考籍管理等情况,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三至七人。
六、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中学、小学、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其他直属单位的人员编制,应按当地政府有关规定或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
七、凡情况特殊,或因学校规模较小、或是新建的学校,经主管部门批准,人员编制亦可略高于这个标准。
八、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包括原教育部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在本《试行办法》公布实施前,向学校下达的单项编制标准,只能作为学校安排人员的参考。各院校应在本编制标准范围内,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院校内各单位的人员编制。
九、高等专科学校、短期职业大学的编制标准,暂由中央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本编制标准自行研究确定。体育、艺术院校因情况特殊,其人员编制由主管部门参照本试行办法研究确定。
附件:编制标准表七张及说明

附表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综合大学校本部教职工编制标准
--------------------------------------------------------------------------------------------------------------
| | 1985年 | 1987年 | 1990年 |
| |------------------------------|------------------------------|------------------------------|
| | 教职工和学生的比例 | 教职工和学生的比例 | 教职工和学生的比例 |
|规 模|------------------------------|------------------------------|------------------------------|
| | 重点学校 | 一般学校 | 重点学校 | 一般学校 | 重点学校 | 一般学校 |
| (人) |--------------|--------------|--------------|--------------|--------------|--------------|
| |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 |合计 | |合计 | |合计 | |合计 | |合计 | |合计 | |
| | |教师 | |教师 | |教师 | |教师 | |教师 | |教师 |
|----------|------|------|------|------|------|------|------|------|------|------|------|------|
| 2000| | |1∶2.5|1∶5.5| | |1∶2.8|1∶6.5| | |1∶3.3|1∶7.5|
| 3000|1∶2.5|1∶5.5|1∶2.6|1∶5.6|1∶2.9|1∶6.5|1∶3.0|1∶6.6|1∶3.3|1∶7.5|1∶3.4|1∶7.6|
| 5000|1∶2.6|1∶5.6|1∶2.8|1∶5.8|1∶3.0|1∶6.6|1∶3.1|1∶6.8|1∶3.4|1∶7.6|1∶3.5|1∶7.8|
| 8000|1∶2.8|1∶5.8|1∶3.0|1∶6.0|1∶3.2|1∶6.8|1∶3.3|1∶7.0|1∶3.5|1∶7.8|1∶3.6|1∶8.0|
|10000|1∶3.0|1∶6.0| | |1∶3.4|1∶7.0| | |1∶3.6|1∶8.0| | |
--------------------------------------------------------------------------------------------------------------

附表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工科院校校(院)本部编制标准
--------------------------------------------------------------------------------------------------------------
| | 1985年 | 1987年 | 1990年 |
| |------------------------------|------------------------------|------------------------------|
| | 教职工和学生的比例 | 教职工和学生的比例 | 教职工和学生的比例 |
|规 模|------------------------------|------------------------------|------------------------------|
| | 重点学校 | 一般学校 | 重点学校 | 一般学校 | 重点学校 | 一般学校 |
| (人) |--------------|--------------|--------------|--------------|--------------|--------------|
| |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 |合计 | |合计 | |合计 | |合计 | |合计 | |合计 | |
| | |教师 | |教师 | |教师 | |教师 | |教师 | |教师 |
|----------|------|------|------|------|------|------|------|------|------|------|------|------|
| 2000| | |1∶2.5|1∶5.5| | |1∶2.8|1∶6.5| | |1∶3.3|1∶7.5|
| 3000|1∶2.5|1∶5.5|1∶2.6|1∶5.6|1∶2.9|1∶6.5|1∶3.0|1∶6.6|1∶3.3|1∶7.5|1∶3.4|1∶7.6|
| 5000|1∶2.6|1∶5.6|1∶2.8|1∶5.8|1∶3.0|1∶6.6|1∶3.1|1∶6.8|1∶3.4|1∶7.6|1∶3.5|1∶7.8|
| 8000|1∶2.8|1∶5.8|1∶3.0|1∶6.0|1∶3.2|1∶6.8|1∶3.3|1∶7.0|1∶3.5|1∶7.8|1∶3.6|1∶8.0|
|10000|1∶3.0|1∶6.0| | |1∶3.4|1∶7.0| | |1∶3.6|1∶8.0| | |
--------------------------------------------------------------------------------------------------------------

附表三: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师范院校校(院)本部教职工编制标准
--------------------------------------------------------------------------------------------------------------
| | 1985年 | 1987年 | 1990年 |
| |------------------------------|------------------------------|------------------------------|
| | 教职工和学生的比例 | 教职工和学生的比例 | 教职工和学生的比例 |
|规 模|------------------------------|------------------------------|------------------------------|
| | 重点学校 | 一般学校 | 重点学校 | 一般学校 | 重点学校 | 一般学校 |
| (人) |--------------|--------------|--------------|--------------|--------------|--------------|
| |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 |合计 | |合计 | |合计 | |合计 | |合计 | |合计 | |
| | |教师 | |教师 | |教师 | |教师 | |教师 | |教师 |
|----------|------|------|------|------|------|------|------|------|------|------|------|------|
| 2000| | |1∶2.7|1∶5.7| | |1∶3.1|1∶6.6| | |1∶3.4|1∶7.6|
| 3000|1∶2.5|1∶5.5|1∶2.8|1∶5.8|1∶2.9|1∶6.5|1∶3.2|1∶6.7|1∶3.3|1∶7.5|1∶3.5|1∶7.7|
| 5000|1∶2.6|1∶5.6|1∶3.0|1∶6.2|1∶3.0|1∶6.6|1∶3.4|1∶7.2|1∶3.4|1∶7.6|1∶3.6|1∶8.2|
| 8000|1∶2.8|1∶5.8|1∶3.2|1∶6.5|1∶3.2|1∶6.8|1∶3.6|1∶7.5|1∶3.5|1∶7.8|1∶3.8|1∶8.5|
|10000|1∶3.0|1∶6.0| | |1∶3.4|1∶7.0| | |1∶3.6|1∶8.0| | |
--------------------------------------------------------------------------------------------------------------

附表四: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农林院校校(院)本部教职工编制标准
--------------------------------------------------------------------------------------------------------------
| | 1985年 | 1987年 | 1990年 |
| |------------------------------|------------------------------|------------------------------|
| | 教职工和学生的比例 | 教职工和学生的比例 | 教职工和学生的比例 |
|规 模|------------------------------|------------------------------|------------------------------|
| | 重点学校 | 一般学校 | 重点学校 | 一般学校 | 重点学校 | 一般学校 |
| (人) |--------------|--------------|--------------|--------------|--------------|--------------|
| |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 |合计 | |合计 | |合计 | |合计 | |合计 | |合计 | |
| | |教师 | |教师 | |教师 | |教师 | |教师 | |教师 |
|----------|------|------|------|------|------|------|------|------|------|------|------|------|
| 2000|1∶2.4|1∶5.4|1∶2.5|1∶5.5|1∶2.8|1∶6.3|1∶2.9|1∶6.5|1∶3.2|1∶7.3|1∶3.3|1∶7.5|
| 3000|1∶2.5|1∶5.5|1∶2.6|1∶5.6|1∶2.9|1∶6.4|1∶3.1|1∶6.5|1∶3.3|1∶7.5|1∶3.4|1∶7.6|
| 5000|1∶2.6|1∶5.6|1∶2.8|1∶6.0|1∶3.0|1∶6.6|1∶3.3|1∶6.8|1∶3.4|1∶7.6|1∶3.5|1∶7.8|
--------------------------------------------------------------------------------------------------------------

附表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医药院校校(院)本部教职工编制标准
--------------------------------------------------------------------------------------------------------------
| | 1985年 | 1987年 | 1990年 |
| |------------------------------|------------------------------|------------------------------|
| | 教职工和学生的比例 | 教职工和学生的比例 | 教职工和学生的比例 |
|规 模|------------------------------|------------------------------|------------------------------|
| | 重点学校 | 一般学校 | 重点学校 | 一般学校 | 重点学校 | 一般学校 |
| (人) |--------------|--------------|--------------|--------------|--------------|--------------|
| |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 |合计 | |合计 | |合计 | |合计 | |合计 | |合计 | |
| | |教师 | |教师 | |教师 | |教师 | |教师 | |教师 |
|----------|------|------|------|------|------|------|------|------|------|------|------|------|
| 1000|1∶2.3|1∶5.0|1∶2.4|1∶5.0|1∶2.5|1∶6.0|1∶2.6|1∶6.2|1∶3.1|1∶6.5|1∶3.2|1∶6.6|
| 2000|1∶2.3|1∶5.0|1∶2.5|1∶5.2|1∶2.7|1∶6.2|1∶2.8|1∶6.3|1∶3.1|1∶7.0|1∶3.3|1∶7.2|
| 3000|1∶2.4|1∶5.2|1∶2.6|1∶5.4|1∶2.8|1∶6.3|1∶3.0|1∶6.5|1∶3.2|1∶7.2|1∶3.4|1∶7.5|
| 5000|1∶2.5|1∶5.5| | |1∶2.9|1∶6.5| | |1∶3.3|1∶7.5| | |
--------------------------------------------------------------------------------------------------------------

附表六: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财经政治院校校(院)本部教职工编制标准
--------------------------------------------------------------------------------------------------------------
| | 1985年 | 1987年 | 1990年 |
| |------------------------------|------------------------------|------------------------------|
| | 教职工和学生的比例 | 教职工和学生的比例 | 教职工和学生的比例 |
|规 模|------------------------------|------------------------------|------------------------------|
| | 重点学校 | 一般学校 | 重点学校 | 一般学校 | 重点学校 | 一般学校 |
| (人) |--------------|--------------|--------------|--------------|--------------|--------------|
| |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 |合计 | |合计 | |合计 | |合计 | |合计 | |合计 | |
| | |教师 | |教师 | |教师 | |教师 | |教师 | |教师 |
|----------|------|------|------|------|------|------|------|------|------|------|------|------|
| 2000|1∶2.8|1∶6.0|1∶3.0|1∶6.2|1∶3.2|1∶6.8|1∶3.4|1∶7.0|1∶3.6|1∶7.5|1∶3.7|1∶7.8|
| 3000|1∶3.0|1∶6.2|1∶3.2|1∶6.5|1∶3.4|1∶7.0|1∶3.6|1∶7.3|1∶3.7|1∶7.8|1∶3.8|1∶8.2|
| 5000|1∶3.2|1∶6.5|1∶3.4|1∶6.8|1∶3.6|1∶7.5|1∶3.8|1∶7.6|1∶3.8|1∶8.0|1∶4.0|1∶8.5|
--------------------------------------------------------------------------------------------------------------

附表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外语院校校(院)本部教职工编制标准
--------------------------------------------------------------------------------------------------------------
| | 1985年 | 1987年 | 1990年 |
| |------------------------------|------------------------------|------------------------------|
| | 教职工和学生的比例 | 教职工和学生的比例 | 教职工和学生的比例 |
|规 模|------------------------------|------------------------------|------------------------------|
| | 重点学校 | 一般学校 | 重点学校 | 一般学校 | 重点学校 | 一般学校 |
| (人) |--------------|--------------|--------------|--------------|--------------|--------------|
| |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 |合计 | |合计 | |合计 | |合计 | |合计 | |合计 | |
| | |教师 | |教师 | |教师 | |教师 | |教师 | |教师 |
|----------|------|------|------|------|------|------|------|------|------|------|------|------|
| 1000| | |1∶2.2|1∶5.0| | |1∶2.5|1∶5.5| | |1∶2.7|1∶6.0|
| 2000|1∶2.2|1∶5.0|1∶2.3|1∶5.2|1∶2.5|1∶5.5|1∶2.6|1∶5.6|1∶2.8|1∶6.0|1∶3.0|1∶6.2|
| 3000|1∶2.4|1∶5.5|1∶2.5|1∶5.6|1∶2.8|1∶6.0|1∶2.9|1∶6.2|1∶2.9|1∶6.5|1∶3.2|1∶6.8|
--------------------------------------------------------------------------------------------------------------

附件: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校(院)本部教职工编制标准》的说明
〔1〕本编制标准,一般学校是以2,000名学生的学校为基础计算的,重点学校是以3,000名学生的学校为基础计算的。如果一般学校学生不满2,000名,应按2,000名的比例计算;重点学校不满3,000名,应按3,000名的比例计算。一般学校在2,000名以上,不满3,000名的,其超过2,000名部分,应按上一档规模,即3,000名的比例计算;重点学校学生在3,000名以上,不满5,000名,其超过3,000名部分,应按5,000名的比例计算。例:某一般综合大学学生2,600名,则教职工编制为714+600÷3.0=914人。余类推。
〔2〕本表所指“学生”包括计划内本专科学生、研究生、留学生、进修生和干训生,不包括同高校办在一起的中专班、夜大学和函授部学生。
〔3〕在计算“教职工和学生比例”时,学位研究生1人折本科学生2人,研究生班学生1人折本科学生1.5人,留学生1人折本科学生3人,进修生1人折本科学生1.5人,留学生预备部的学生按本科学生计算。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许昌市新建住宅项目配电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许昌市人民政府


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许昌市新建住宅项目配电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许昌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许昌市新建住宅项目配电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六月二日


许昌市新建住宅项目配电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许昌市新建住宅项目配电工程建设管理,确保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满足居民用电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和《物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城市规划区(含许昌新区)范围内所有新建住宅项目及住宅项目内改扩建住宅楼房、公共设施用房、经营性用房(不包括农村自建房)的配电工程的建设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新建住宅是指商品房、保障性住房(包括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配电工程的建设范围是:从电网的10千伏电源点起至住宅项目内计量电表箱(含表箱和电表)之间的供配电设施及安装工程(不包含住宅项目红线内开闭所、配电房及电缆线路工程的土建部分)。


住宅项目内的电梯、井房、消防、社区服务、社区路灯和楼梯照明等配电工程的建设范围是:从电网的10千伏电源点起至住宅项目内的开闭所、配电室或环网柜等供电设备,该供电设施以下的配电工程由开发建设单位负责建设。


第五条新建住宅项目配电工程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实现对居民“抄表到户,一户一表”供电。


第六条新建住宅项目配电工程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进行设计、施工、监理。


第七条许昌供电公司负责我市新建住宅项目配电工程建设、管理与维护工作。


第八条市发展改革委根据物价变动情况适时核算新建住宅项目配电工程社会平均建设成本,并向社会发布。


第九条市发展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财政、审计、城乡规划、城管、公安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新建住宅项目配电工程建设的服务工作。


第二章建设程序


第十条建设单位凭市城乡规划局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图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核发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向许昌供电公司办理相关用电手续。


第十一条许昌供电公司受理后,负责组织工程的设计、建设、维护和管理,在建设单位交房之前完成配电设施建设,达到入住用电条件。


第十二条新建住宅项目配电工程的建设由许昌供电公司组织,按照国家招投标法,公开、公平、公正,择优选择住宅项目配电工程的设备、材料、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


第十三条根据招标结果,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物资供应单位和监理单位要与许昌供电公司签订配电工程建设相关合同,保证配电工程建设按标准如期完工。


第十四条新建住宅项目开发建设单位要按照供电方案提供配电工程的建设用地及电力线路路径,并承担相关管沟、设备用房等土建工程的配套建设。


第十五条在进行配电工程施工中,新建住宅项目开发建设单位和配电建设施工单位要主动接受许昌供电公司的业务检查和指导。


第十六条配电工程建设完成后,由许昌供电公司组织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十七条验收合格后,配电工程公用部分(居民及商业计量装置以前电力设施)由许昌供电公司负责运行维护管理。许昌供电公司提供24小时电力故障报修服务。专用部分(电梯、井房、消防、社区服务、社区路灯和楼梯照明等专用变压器及以后电力设施)由物业管理企业负责运行维护管理,许昌供电公司应给予必要的技术指导与用电检查。


第十八条许昌供电公司接收配电工程后,配电工程公用部分的维修、养护、更新等责任及相关费用由许昌供电公司承担,所需费用从所收取的新建住宅项目配电工程建设费用中列支。


第十九条许昌供电公司对设施进行维修、养护、更新时,物业管理和业主等单位和个人应提供便利条件。


第三章建设标准


第二十条配电工程的建设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电网公司业扩工程技术导则》、《国家电网公司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河南省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等规定。


第二十一条用电容量应在综合考虑我市经济社会、气候及家庭能源使用种类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同时满足应急照明和消防安全的要求确定。


第二十二条新建住宅项目配电工程建设遵循安全、经济、实用、适度超前的原则,符合许昌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电网发展规划,配套的供配电设施建设纳入住宅项目规划设计。


第二十三条许昌供电公司根据新建住宅项目的用电容量、用电性质、用电时间以及用电负荷的重要程度,确定供电方式、电能计量方式、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配置的相关技术要求。根据用电负荷的重要程度确定多电源供电方式,提出保安电源、自备应急电源、非电性质的应急措施的配置要求。


第二十四条新建住宅项目用电容量配备的基本标准是:单套建筑面积在50(含50)平方米以下的,供电基本容量配置标准为4千瓦;单套建筑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的,供电基本容量配置标准为8千瓦;高档住宅(别墅)供电基本容量配置标准为16千瓦;公用建筑及经营性用房、办公用房供电基本容量配置标准,原则上按每平方米100瓦配置。


第四章费用管理和使用


第二十五条建设单位办理新建住宅项目用电手续时,应按市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新建住宅项目配电工程社会平均建设成本和市城乡规划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所核定的建筑面积一次性足额交纳配电设施费用。


在新建住宅项目投入使用后,新建住宅项目开发建设单位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测量核准的建筑面积等有关证明办理建设资金的退补手续。许昌供电公司根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核准的建筑面积,多退少补,据实结清。


第二十六条新建住宅项目配电工程建设资金由许昌供电公司统一收取,设立财政专户,集中管理,专项用于新建住宅项目配电工程的建设。


第二十七条住宅项目在缴纳配电工程建设资金后,住宅项目开发建设单位将配电工程建设资金计入住宅项目建设成本中,住宅项目开发建设单位或其他单位一律不得在房价外再收取与供电相关的任何费用。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许昌供电公司应按照规定的新建住宅项目配电工程建设费用的收取范围、标准、程序收取配电工程建设费用,不得擅自扩大收取范围、提高收取标准、改变收取程序,保证配电设施建设费用用于新建住宅项目配电设施建设与维护管理。


第二十九条许昌供电公司每年3月底前将上年度新建住宅项目配电设施工程建设和费用收支等情况向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和市城乡规划局报告。


第三十条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和市城乡规划局应当加强对新建住宅配电工程建设及费用使用情况的监管。对违反工程建设、价格管理等有关规定的,依法予以查处。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许昌供电公司已受理但未送电的在建住宅供电设施建设项目,由许昌供电公司与住宅开发建设单位协商解决。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六十四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12年10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12年10月26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决定

  (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二十八条第三项修改为:“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或者依法接受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担任辩护人,接受自诉案件自诉人、公诉案件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

  二、将第三十一条修改为:“律师担任辩护人的,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

  三、将第三十三条修改为:“律师担任辩护人的,有权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会见在押或者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被监听。”

  四、将第三十四条修改为:“律师担任辩护人的,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

  五、将第三十七条第三款修改为:“律师在参与诉讼活动中涉嫌犯罪的,侦查机关应当及时通知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或者所属的律师协会;被依法拘留、逮捕的,侦查机关应当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通知该律师的家属。”

  六、将第三十八条第二款修改为:“律师对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委托人和其他人不愿泄露的有关情况和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但是,委托人或者其他人准备或者正在实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严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事实和信息除外。”

  本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